人物經歷
人物出身
李袞是邳縣人氏,善使一麵團牌,背插二十四把標槍,能百步取人,無有不中,人稱飛天大聖。他與樊瑞、項充結為兄弟,一同占據芒碭山,聚集三千兵馬,打家劫舍。
投降宋江
李袞與樊瑞、項充自恃兵強馬壯,揚言要吞併梁山泊,結果被朱貴探知,報於晁蓋、宋江。史進初上梁山,主動請纓征討。他率朱武、陳達、楊春前往芒碭山,與李袞、項充交戰。李袞二人舞動團牌沖陣,直殺得史進敗退六七十里。
宋江又親自前來剿捕,由公孫勝擺下八陣圖。樊瑞命李袞二人率五百滾刀手殺入陣中,自己在陣外作妖法協助,卻被公孫勝的五雷天心正法壓制。李袞二人在陣中衝殺不出,最終跌入陷馬坑,被梁山軍擒獲。但宋江卻解縛把盞,對二人以禮相待。
李袞二人見宋江義氣深重,遂歸順梁山,並表示願意回去勸說樊瑞一同來降,同時提出可留一人為人質。宋江卻將二人全部放回。李袞二人返回山寨,盛讚宋江義氣。樊瑞遂下山投降,將芒碭山兵馬全部併入梁山。
梁山聚義
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,李袞與項充一同把守梁山泊山前第三關。
智取大名府時,李袞是第八路頭領,與樊瑞、項充在北京南門外圍堵梁中書。
夜打曾頭市時,李袞隨時遷、李逵假意到曾頭市作人質,而後與大軍裡應外合。
攻打東昌府時,李袞隨樊瑞迎戰守將張清,卻因項充負傷,失利而回。
梁山排座次時,李袞排第六十五位,星號地走星,與鮑旭、樊瑞等十六人一同擔任步軍將校。
兩贏童貫時,李袞與李逵、樊瑞、項充一同率領五百步軍,充當先頭部隊。 後參與十面埋伏陣,隨李逵伏擊官軍。
南征北戰
梁山受招安後,李袞隨宋江南征北戰,與李逵、鮑旭、項充組成“殺人四人組”,頗有戰功。李逵經常赤膊上陣,全靠項充、李袞的蠻牌遮護,這才少受重傷。
征討遼國時,李袞與李逵等人率領五百牌手,將二十四部雷車推入遼軍中軍,協助宋軍攻破太乙混天象陣。
征討田虎時,李袞在昭德城外被北軍國師喬道清用妖術擒獲,與武松、李逵等人寧死不跪,罵不絕口。
征討王慶時,李袞與魯智深、武松、李逵等十四人率領五千勇捷步兵,從山後小路殺上紀山,奪取紀山山寨。 後在南豐之戰中參與圍堵王慶,將淮西軍殺得“四分五裂,七斷八續,雨零星散,亂竄奔逃”。
征討方臘時,李袞隨李俊、穆弘到潤州作內應,並在破城之戰中與項充合擒守將和潼。 後又合殺杭州守將元興。
慘烈結局
睦州之戰時,李袞與李逵、項充一同追擊鄭彪。三人慾在宋江面前逞能,雖不識路徑,仍緊追不捨,結果被突然殺出的南軍截斷歸路。李袞失足跌入溪澗,被南軍亂箭射死。 後追封義節郎。
人物外貌
書中外貌描寫:
李逵、鮑旭、項充、李袞,從船艙里鑽出來。監視官見了四個人形容粗醜。
出處考究
姓名出處
李袞其人不見於宋元史料,也不見於《大宋宣和遺事》、《宋江三十六人贊》以及元雜劇水滸戲等早期水滸故事和文學,應屬於《水滸傳》小說的原創人物。
綽號考究
“飛天”即乾闥婆(Gandhanra),又作犍闥婆、犍闥縛、緊那羅,是佛教中天帝司樂之神,又稱香神,樂神、香音神。飛天一詞出自於《洛陽伽藍記》卷二載:“石橋南道,有景興尼寺,亦閹官等所共立也。有金像輦,去地三尺,施寶蓋,四面垂金鈴七寶珠,飛天伎樂,望之雲表。”飛天最早誕生於古印度,後傳入中國,與中國藝術融合。魏晉南北朝初期,壁畫中的飛天亦稱飛仙。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,幾乎皆畫有飛天。
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,《大智度論》中說:“乾闥婆是諸天伎人,隨逐諸天,為諸天作樂。”飛天男女不分,職能不分,以香為食,不近酒肉,有佛陀出現的場合,便一定有飛天存在。《阿闥婆吠陀》中說飛天有6333個,每當天上舉行佛會,便凌空飛舞,拋灑鮮花,以作歌舞,用歌聲、舞姿、音樂、鮮花、食物供養諸佛。道教也有飛天。董思靖在《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》指出:“飛天大聖無極神王者,如《度人經》中所載十方飛天神王是也。謂之飛天,言其跡之無滯也。”
而“大聖”原指帝王,《史記》中曾稱秦始皇為大聖,南宋初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鐘相也曾自稱“彌天大聖”,楊麼則自稱“大聖天王”。在宋元話本小說中,“大聖”多指神通廣大的神魔,如《大唐三藏取經詩話》中的猴行者被授為“銅筋鐵骨大聖”,《西遊記》中孫悟空稱“齊天大聖”、牛魔王稱“平天大聖”等。
人物評價
原著贊詩
纓蓋盔兜項,袍遮鐵掩襟。
胸藏拖地膽,毛蓋殺人心。
飛刃齊攢玉,蠻牌滿畫金。
飛天號大聖,李袞眾人欽。
後世評價
李袞與項充在原著中出場不多,形象較為單薄,現代以來少有評論者對二人進行詳細評價,常認為他們只是眾多成對出入的臉譜化人物中的一對。
著名水滸研究專家馬幼垣認為,李袞與項充在和樊瑞合夥前非親非故,卻都是使用蠻牌,各背插二十四把標槍飛刀,這種極端性的偶合或許是在增加人物初出場時的視覺效果,但卻使得本已面目不夠清楚的人物形象更加重疊。
衍生形象
衍生小說
•70回本續書
俞萬春的《蕩寇志》中,李袞隨吳用、公孫勝援救新泰,與樊瑞、項充率鬼兵大敗陳希真。 後隨宋江守泰安,城破後掩護宋江逃出重圍,卻在兗州永安山遇到劉廣所部官軍。他雖捨命力戰,但仍擋不住得霹靂助威的真祥麟,被一槍刺死。
程善之的《殘水滸》中,李袞在梁山失陷後隨宋江逃亡,企圖北投金國,路經海州時被張叔夜擒獲,遞解京師,打入大牢。
巴孤的《賊三國》中,
姜鴻飛的《水滸中傳》中,李袞隨征方臘,攻常州時被圓通和尚用鐵佛珠打死。
張恨水的《水滸新傳》中,李袞參與抗金,作為十八騎成員隨關勝趕赴東京勤王。 後參與朱仙鎮之戰,持盾牌滾入金軍連環馬陣,被馬蹄踏中胸口,肺部受有重傷。 他留在朱仙鎮養傷,最終不治身故。
•重撰小說
褚同慶的《水滸新傳》中,李袞並未被列入一百單八將。 他是綠林前輩,曾收通臂猿侯健、沒面目焦挺、鼓上蚤時遷為徒,晚年在華嚴寺出家為僧。
正子公也、森下翠的《繪卷水滸傳》中,李袞精通猴語,可以操縱猴子偵查,出戰時習慣化孫悟空版的油彩妝。他是被猴子養大的孤兒,被人發現時正在吃李子,因此取姓為李。
評書形象
袁闊成評書《水泊梁山》中,李袞是時遷的死黨。他的兵器鹿筋藤蛇棒,平時圍在腰間,對敵時“見硬就軟、見軟就硬”。
揚州評話王派水滸《盧十回》中,李袞是芒碭山二寨主。他早年曾在東京御營,負責操練滾背軍。
影視形象
2011年電視劇《新水滸傳》,周揚飾演李袞。
2012年電影《混世魔王樊瑞》,劉建其飾演李袞。